讓趙靜芳們一提研制計算機就想起來穿磁芯,那純粹是因為這項工作足以給人留下心理障礙。
■薩蘇
中科院一代計算機的研制者中,女性不在少數(shù),比如中國科技大學一屆畢業(yè)生趙靜芳。
當年,這些女同志曾經(jīng)做出過怎樣的貢獻呢?有一回我和趙靜芳說起研制中國初臺臺式計算機“長城203”的經(jīng)過,她沉吟了一下,說也沒干什么,“凈整天穿磁芯兒了”。
這當然是謙虛之詞,但穿磁芯的確是當時一項重要的工作。
磁芯兒是什么?說起來就是一個個小磁環(huán),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計算機的主流存儲設備。它的形狀像迷你的甜甜圈,每一個小磁環(huán)可以通過電流賦予正向的或者反向的磁場,正向的代表一個二進制的“1”,反向的代表一個“0”,把很多小磁環(huán)穿起來,可以以二進制的方式表達某種含義。比如阿拉伯數(shù)字“5”,在二進制中是 “101”。表達阿拉伯數(shù)字“5”,只需要3個磁芯兒,一個帶正向磁場,二個帶反向磁場,第三個帶正向磁場,順序排起來,這就是“5”。用這種方式顯然可以存儲數(shù)據(jù),但可以試想,表達個萬八千兒的數(shù)字需要多少磁環(huán),表達一句“我愛北京天安門”又得用多少磁環(huán)。
這個玩意兒和中國人還有點兒關(guān)系,它的發(fā)明人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(yè)生王安。這個曾經(jīng)耀眼的名字,已經(jīng)隨著文字處理機的消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。
考慮到磁芯存儲的效率,當512K軟盤出現(xiàn)的時候,科學院很多人驚嘆為“天文數(shù)字”也就不奇怪了。
穿磁芯兒就是用細導線把一個個磁芯兒穿在一起,聽起來好像屬于勞動密集型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的活計。
我熟悉的幾位早期女研究員無論本國培養(yǎng)的還是留學回來的,幾乎都提到自己穿磁芯的事兒,似乎這在當時是個很時髦的事情。
一來二去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里面有點兒不對——怎么這樣說的都是女的?。?/p>
后來才明白,趙靜芳她們當然不******是穿磁芯兒的,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的設計那才是檢驗女工程師們水平的地方,而她們當時所完成的工作肯定值得驕傲。讓趙靜芳們一提研制計算機就想起來穿磁芯,那純粹是因為這項工作足以給人留下心理障礙。
曾經(jīng)聽當時的研究人員說,這些磁芯兒每一個只有芝麻粒大!要想讓存儲器擁有我們常說的1KB存儲量,需要當時使用的標準存儲板82塊,穿磁芯兒8192個。
那要是1MB呢,要穿多少個?
再乘以一千就是。
當時,科學院的計算機研制屬于秘密項目,等閑人進不去門,這穿磁芯的活兒也就只能研究人員們自己來了。這里面有一個磁芯穿錯,一個板子都要報廢,于是心細的女研究人員們只好扛起這個擔子來。
芝麻粒大的磁芯,穿上一萬個,感受一下……趙靜芳余悸未消地說,那可不******是穿起來,每一個磁芯兒里頭還得穿三根線,正一根兒,反一根兒,地線一根!
這種工作連續(xù)幾十天干下來,趙靜芳們對計算機研制工作記得較清楚的就剩下穿磁芯兒,實在不是奇怪的事情。
不過,即便是這種枯燥的事情,也有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。
在一班女研究人員中,有一位小何工程師,明顯比別人干得利落,每每超額幾倍完成任務。
這種匪夷所思的效率令人咋舌。根據(jù)我國棋手陳祖德的理論,女性遠比男性好斗,所以其他女研究人員面對這樣一個恐怖的對手也曾集思廣益,奮起直追,但無論你是哪個學院畢業(yè)的,用怎樣的巧招,還愣是沒人比得過她。
直到過春節(jié)表演節(jié)目,小何的本領來自何處才真相大白。原來,這位小何工程師,當年是廣州某軍文工團的,她的本行是變魔術(shù),人家吃的就是手快這碗飯。
嗯,如果今天科學院還有穿磁芯這類活兒,找劉謙來,準沒錯。